返台灣一年半之後,UBER 與計程車之間再啟新一輪風波;但這次看起來反而像UBER在無預警狀況下,莫名其妙就陷入危急存亡之秋。 11 月上旬,交通部公路總局傳出正在研擬俗稱「UBER條款」的《租賃業代僱駕駛且使用資訊平台條款》,去規定汽車租賃業若要使用像 UBER、...
不論哪個國家,在大選之日前的交通狀況都會特別繁忙,也因此很多民眾因為交通問題而不便前往投票,Uber 日前宣布將在 2018/11/6 於美國提供乘客免費搭乘去投票的活動,在 Uber App 上搜尋投票地點即可呼叫 Uber 計程車,交通費用全部由 Uber 支出。
即便有不少新車都宣稱搭載自動駕駛技術,但信賴度仍然需要時間和技術來調整到最佳化,而最重要的「路人」一直是令自動駕駛頭疼的問題之一。美國亞利桑那州最近發生一起女子被正在自動駕駛的 Uber 撞擊的死亡意外,即使車內有駕駛仍來不及做出反應,Uber 目前已全面中止所有自駕車的測試項目並和相關單位展開調查。
Uber從即日起宣布在台恢復uberTAXI服務運作,強調將以本身服務平台協助媒合計程車乘坐需求,藉此改善傳統計程車高度空車率問題,讓計程車司機能增加更多載客服務機會,同時也能讓有乘車需求的使用者增加額外選擇。不過,在這樣的服務推行之下,是否有助於改善過去計程車與Uber之間抗爭問題? 就Uber方面說明,基於本身服務是以提供乘車需求與運輸資源媒合為主,並非為了與傳統計程車...
英國倫敦交通局(TfL)今天決定,基於「大眾安全及維安隱憂」,Uber「不適合」擁有私人營業執照,因此將不再更新 Uber 的營業執照。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Uber 表示將會上訴,並指出這項決定顯示「倫敦一點也不開放,而是向創新公司關上大門」。
oBike 因為大量占用公用停車位影響了許多用路人的權益,而在新北市政府開了第一槍禁止 oBike 租賃自行車停放後更是引起了相當大的討論,支持者與反對者各持不同的立場。在這篇文章中我用三個面向來討論 oBike 的營運模式究竟是否合理,並且試著提出一個解套方案,或許可以做為未來共享自行車業者的參考。
Uber創辦人Travis Kalanick稍早因董事會要求而被迫從執行長職位退離,目前卻有超過1100名Uber員工連署簽名要求董事會恢復其職務。 根據Re/code網站引述Uber內部郵件內容,顯示Uber內部員工目前正連署簽名要求董事會恢復Travis Kalanick原本執行長職務,同時強調因為有Travis Kalanick,才能讓Uber擁有現今成就。不過,就U...
Uber 在兩個月前 因為合法問題遭受交通部重罰並勒令停止營業,在經過兩個月的調整,並且與政府單位的合作下,在今天正式宣布重回台灣市場。不過雖然 Uber 重回台灣市場,但營運方式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變,不再使用個人車輛轉為與租賃車行合作,駕駛也必須具備職業駕照資格才可上路。
Uber稍早透露將重返台灣市場消息,預計本週四 (4/13)將對外揭曉全新在台營運模式,並且將公布服務合作夥伴。而根據Uber表示,使用者屆時僅需更新已安裝App即可恢復使用Uber服務。
Uber 在台灣和主管機關搏鬥已久,但在開春第一天被祭出了共 2 億元的罰後,Uber 終於決定在台灣暫停媒合服務。不過也因為這個事件,讓新創公司在法律遵循和和創意發展的議題受到大眾的關注。
即便 Uber 叫車幾乎可以確定無法留在台灣市場,但「類 Uber」的模式仍然會被留下來,只要小黃的服務品質不變,這些需求永遠都會存在。在國外目前已經有一個完全去除中間人的叫車媒合服務:LibreTaxi
任何合作或疑問洽詢歡迎寫信至聯絡信箱,我們將儘速與您聯繫。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