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跟大家聊一個蠻重要、但大家平常可能比較不會注意到的東西,就是——影像編碼技術。講到這個可能有點抽象,但如果我說它關係到你平常看 YouTube、Netflix、甚至是 IG Reels 的畫質跟流暢度,大家應該就比較有感了。
最近有一個消息出來,就是下一代的影片編碼標準 AV2,基本上已經有初步的成果,而且據說它比現在主流的 AV1 還要省下 30% 的碼率,畫質卻差不多,甚至更好!
所以這篇文章呢,手哥就要來跟大家分享:
- AV2 到底是什麼?
- 它為什麼那麼厲害?
- 跟 AV1、H.265 有什麼不一樣?
- 還有,什麼時候才會真正用得到?
AV2 影像編碼標準是什麼?
我們先來簡單講一下背景。
大家在網路上看影片的時候,影片檔案都經過一種叫做「影片壓縮」的技術處理,這個動作是為了減少檔案大小、降低頻寬使用。這種壓縮技術的核心,就是我們說的「編碼器」,英文叫做 Codec。
比較老的有 H.264 (目前還是最常見的格式);再來比較新的有 H.265,也叫 HEVC;開源界推出的就是 AV1,它是由一個叫做 AOM 開放媒體聯盟開發的,裡面成員包括 Google、Netflix、Intel、NVIDIA、甚至 Apple。
那 AV2 呢,就是 AV1 的下一代,也就是說,它會比 AV1 更有效率,畫質更好,而且還是開源、免授權費。
AV2 到底有多厲害?
根據最新的報導指出,AV2 現階段的實驗結果顯示,在相同畫質底下,所需要的碼率比 AV1 少了 30%。這代表你在看同一支影片的時候,AV2 可以讓畫面一樣清楚、但用更少的頻寬去傳輸。這對串流平台來說超重要,因為省下的頻寬就是省下的成本。
比如說,如果一部影片用 AV1 要 10Mbps 才能有不錯畫質的話,AV2 只要 7Mbps 就夠了。而且畫質可能還更好。這種等級的進步,其實比當年從 H.264 升級到 H.265 還要明顯。
這裡手哥來補充一下,為什麼 AV2 可以這麼強。
其實影片壓縮的原理,就是「只保留人眼看得出來的變化,其他就刪掉或合併」。那AV2 在這方面用了更多 AI 與機器學習的技術來分析畫面,把重點資訊保留、雜訊刪除。它還強化了像是動態預測、區塊切割、色彩處理這些編碼技術。
再來就是 AV2 支援更多的顏色範圍跟高動態範圍(HDR),這表示未來如果你看的是 10-bit HDR 影片,它的效果會更好、更準確。
另外一個重點是:AV2 是「感知優化」的,也就是說,它是根據人眼視覺去做最佳化,而不是只是單純壓縮數字上的資料量。這樣可以更精準地平衡畫質與檔案大小。
AV2 標準年底定案,預計 2028 年才會比較普及
那說到這邊,大家可能會想問:那我什麼時候看得到 AV2 呢?目前 AOMF 公布的時間是:AV2 的最終規格,預計會在 2025 年底完成,也就是說近期這個標準就會正式定案。
不過呢,定案之後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硬體支援。
像現在很多人都還在等手機、顯卡能夠完整支援 AV1 硬體解碼,AV2 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沒有硬體支援的話,影片播放就會全靠 CPU 或軟體解碼,那效能會變差、能耗上也沒有那麼漂亮。
所以我覺得真正看到 AV2 大規模普及,可能要等到 2027 甚至 2028 年,等硬體廠商開始內建支援 AV2 編碼器跟解碼器。
AV2 跟現在的 AV1、H.265 有什麼差異?
首先,AV2 是完全開源的,不用授權費,這對很多公司來說是超大的誘因,因為他們不用像用 H.265 那樣每一台裝置都要付錢。
第二是效率。目前測試顯示 AV2 對比 AV1 的碼率降低 30%,對比 H.265 則可能高達 50%。
第三是畫質保留度更好,尤其在複雜場景或動態切換快的地方,AV2 的處理會更聰明。
簡單說,AV2 會是最省頻寬、畫質最穩、而且成本最低的影片編碼技術。
那這對我們一般使用者有什麼好處?
- 第一,看影片時不容易卡頓,尤其在網速不好的地方。
- 第二,畫質變更清晰、更自然,特別是看 4K 或 HDR 內容。
- 第三,對手機族來說,影片檔案變小,就比較不佔空間,傳輸速度也變快。
而對內容平台像 YouTube 或 Netflix 來說,他們可以用更少的頻寬去傳送更高品質的內容,節省成本,也能讓用戶體驗更好。至於串流平台會不會採用這個免授權費用又更好的編碼方式,就有待大家的眼睛來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