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發生在海上的中大型地震,大家都不免會擔心發生海嘯,今天手哥要來跟你聊一個大家常常會誤會的問題:「海嘯不是都十幾公尺高?30公分海嘯有什麼好怕的?」講真的,這種想法就跟說「地震只有2級沒差」一樣危險。
你以為是浪花輕拍,其實是深海憤怒。30公分高的海浪,跟30公分高的海嘯,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根本不是一個等級。
什麼是海浪?日常的好夥伴
先講海浪。你去海邊玩水,看到的那種一波一波的浪,就是風吹出來的海浪。表面起伏一下,一下拍過來,一下退回去,最多就是打濕你的拖鞋、潑你一身水而已。
這種海浪:
- 高度:從10公分到1公尺不等
- 持續時間:幾秒鐘
- 破壞力:低(除非你在風浪中划SUP)
基本上,只要不是颱風天或劇烈天氣,只要做好安全準備,避免接近危險區域,通常不用太擔心。
什麼是海嘯?海底在翻桌
但海嘯就不一樣了!海嘯不是普通的浪,它是整片海水在移動。這是因為地震、海底山崩、甚至隕石撞擊,造成大量海水一瞬間被「推出來」,就像有人從浴缸底下猛推一把水起來一樣。
這種「整片海水」的移動,哪怕只有30公分高,能量也大得驚人。
簡單來講:
- 海浪是「表面在動」
- 海嘯是「整層在推」
你站在港邊看到水面只升高一點點,但其實你是站在一股時速幾十公里的水牆前面,而且這股水會持續好幾分鐘不退,甚至反覆來好幾次。
為什麼30公分海嘯這麼危險?
1. 力量超強
同樣是30公分,海浪只是潑你一下,海嘯是連人帶摩托車一起捲走。港口邊的船、裝卸機、魚塭,通通可能受損。
2. 時間持久
海浪來一下就沒了,海嘯可能會連續幾分鐘水流倒灌,甚至間隔20分鐘再來第二波、第三波。
3. 沒有高牆也可致命
很多人印象中的海嘯是日本那種10公尺牆,但其實全球歷史上不少海嘯災害,第一波都是「看起來不怎麼樣」,但就足以造成傷亡。
4. 容易誤判
你走在沙灘看到水位慢慢升高、退潮又快,還以為是漲潮。結果下一波大水就過來了。
所以聽到「海嘯警報」,要不要跑?
手哥幫你整理出結論,只要你聽到以下訊號,就該馬上避難:
- 接到海嘯警報,不論高度寫幾公分
- 親眼看到海水突然退得很遠
- 水面突然快速升高,但看不到浪頭
- 在海邊感覺地震搖很大
👉 這些都是要你快跑的訊號!別猶豫,直接往高處衝。
結論
很多人會說「哎呀30公分怕什麼」,但其實,災難從來不是靠眼睛來判斷的,是靠「知識」和「警覺」救命。
別忘了,你看到的只是海面,底下那股力量你沒看到。
海嘯不是給你衝浪的,是給你逃命的。
聽到警報,不要猶豫、不用判斷,直接走。